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01培养目标

● 本专业以着力培养胸怀经纬、求真务实、品高学优、工勤业精、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总目标,培养具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以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02专业核心课程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工程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气测量技术。


03师资情况

●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人选、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等学术带头人,也有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 131 创新人才、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桑麻基金会奖教金获得者等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00%,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


04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电气工程为背景,融合了电子信息、自动化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一个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与国际接轨的宽口径专业,主要涉及电机系统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专业课程以强电为主,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广泛的技术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本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 年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所属的电气工程学科是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本专业就业面宽,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在学校各专业的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电气工程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如国家政府机关、电力科研院所、电力公司、高新技术公司、高等学校、工厂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12年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2013年纳入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伍伦贡大学被全球权威的QS世界大学评级机构给予5+星级评价,在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62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电气、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同承担,有澳方教师定期来校授课。在突出该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澳方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05科研平台及成果

● 本专业拥有高效能电机系统智能设计与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电机系统先进设计与智能控制技术天津市工程中心、电气装备智能控制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电机系统研究院,获批了天津市创新团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多项(含第一完成单位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战略咨询项目等。


06学生的实践与获奖

● 学生实习实践

本专业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院每年有18%以上的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曾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

● 人才培养

学院学生集体和个人获得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天津市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先进集体标兵、天津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天津市优秀学生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天津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07就业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包括升学、出国,就职于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企、民营企业等。

就业单位:

就职单位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建集团、中建交通建设集团、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学术深造:

部分毕业生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深造。